電鍍金剛石工具鍍層脫落的原因分析
發布日期:2023-05-22
閱讀量:140
1、前言
電鍍金剛石工具是指通過金屬電沉積的方法使金剛石牢固地被胎體金屬包裹在基體(鋼或其它材料)上制作而成的一種金剛石工具它廣泛應用于機械電子、玻璃、建材、石油鉆探等行業。隨著經濟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不同的行業對電鍍金剛石工具的要求基本上是相同的即效率高、壽命長、磨削精度高。要保證這些特性鍍層金屬不僅要有較高的硬度、耐磨性而且要求在基體各個部分要均勻分布以免鍍層脫落使工具壽命縮短。在某些特殊行業如磁性材料行業的強力磨削進刀量都是控制在0.3mm左右;陶瓷行業的大進刀量的干磨削等對鍍層金屬與鋼基體的結合力要求尤為苛刻。在電鍍金剛石工具的生產過程中大部分廠家都只注意到了鍍層金屬的種類、硬度、耐磨性而往往忽視鍍層金屬與基體結合力的問題。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鍍層脫落的現象屢見不鮮。本文就這一問題進行了原因分析并對解決措施略作探討。
2、鍍層脫落的種類
電鍍金剛石工具在使用過程中由于使用條件如磨削力大小、溫升、工件的撞擊等原因會造成含有金剛石的金屬鍍層與鋼基體分離的現象這就是鍍層脫落。鍍層脫落一般是局部脫落鍍層一次性全剝離的現象少見。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鍍層脫落的情形大致有如下三種:
(1)鍍層脫落至基體表面:即含金剛石的金屬鍍層和不含金剛石的金屬底鍍層同時與鋼基體分離。
(2)層脫落至金屬底鍍層:即不含金剛石的金屬底鍍層與鋼基體未分離只是含金剛石的金屬鍍層與金屬底鍍層剝離。
(3)含金剛石的金屬鍍層中鍍層金屬層狀分離:含金剛石的金屬鍍層在使用過程中與工件接觸部分的鍍層金屬不是正常磨耗而是非正常地成片或粉末狀脫落金剛石不是全部脫落而是局部粒狀脫落。這種現象不易引起注意造成的后果是制品壽命較短往往會給人一種鍍層金屬把持力或耐磨性不佳的假象。排除加厚時鍍層燒焦和鍍層金屬耐磨性差等因素工具在正常使用過程中金剛石顆粒脫落直觀表現為工具表面有連續成片較大的孔洞時應是此類鍍層的脫落。
3、鍍層脫落的原因
電鍍金剛石工具在制造過程中牽涉多道工序任何一道工序進行得不充分都會造成鍍層脫落。
3.1鍍前處理的影響
鋼基體在進入電鍍槽之前的處理工序稱之為鍍前處理。鍍前處理包括:機械拋光、除油、浸蝕及活化等步驟。鍍前處理的目的是去除基體表面上的毛刺、油污、氧化膜、銹和氧化皮以暴露基體金屬使金屬晶格正常生長形成分子間的結合力。如果鍍前處理不好基體表面有很薄的油膜和氧化膜基體金屬的金屬晶格就不能充分暴露就會妨礙鍍層金屬與基體金屬形成分子間的結合力僅僅是機械鑲嵌作用結合力差。
因此鍍前處理不良是造成鍍層脫落的主要原因。
3.2鍍液的影響
鍍液的配方直接影響鍍層金屬的種類、硬度、耐磨性配合不同的工藝參數還可控制鍍層金屬結晶的粗細、致密度以及鍍層內應力的大小。對于電鍍金剛石工具的生產而言絕大部分采用鎳或鎳-鈷合金若不考慮鍍液雜質的影響影響鍍層脫落的因素有:
(1)內應力的影響鍍層內應力是在電沉積過程中產生的溶液中的添加劑及其分解產物和氫氧化物均會增加內應力。這種應力是在電鍍過程中鍍層受到一些沉積因素的影響引起晶格缺陷所致。特別是某些金屬離子和有機添加劑的作用會顯著增加鍍層的內應力。鍍層內應力有宏觀應力和微觀應力兩類。宏觀應力表現在將一金屬薄片進行單面電鍍薄片受鍍層內應力影響而產生彎曲。微觀應力則主要通過提高鍍層硬度表現出來。
宏觀應力能引起鍍層在貯存、使用過程中產生氣泡、開裂、脫落等現象。
對于電鍍鎳或鎳-鈷合金而言不同的鍍液組成內應力相差懸殊氯化物含量越高內應力越大。對于主鹽為硫酸鎳的鍍液而言瓦特類鍍液內應力均小于其他類鍍液。通過添加有機光亮劑或應力消除劑可顯著減小鍍層的宏觀內應力而增加其微觀內應力。不同的工藝組合如電流密度、PH值、溫度可以使同種鍍液的鍍層具有不同的內應力。因此要減少內應力的影響必須嚴格控制鍍液的工藝范圍這樣才能保證鍍層的內應力在工藝要求的范圍內。
(2)析氫的影響在任何電鍍液中不論其PH值如何由于水分子的離解永遠存在一定量的氫離子。因此在條件適當的情況下無論在酸性、中性或堿性的電解液中進行電鍍在陰極上與金屬析出的同時往往有氫氣析出。氫離子在陰極還原后一部分形成氫氣逸出一部分以原子氫的狀態滲入基體金屬及鍍層中。使晶格扭曲造成很大的內應力也使鍍層顯著變形。此時雖然從外觀上看不出缺陷但它的機械性能是不合格的。工具在使用過程中當周圍介質的溫度升高時聚集在基體金屬或鍍層金屬內的吸附氫會膨脹而使鍍層產生鼓泡、脫落的現象。
電鍍鎳陰極電流效率為95%時只有5%為析氫反應。但是若溫度過高PH值過低各組分不當均會使析氫加劇。因此如何控制電鍍時的析氫反應以控制鍍層內應力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3.3電鍍過程的影響
若排除電鍍液的成分及其他工藝控制方面的影響電鍍過程中的斷電是造成鍍層脫落的一個重要原因。
電鍍金剛石工具的電鍍生產過程與其他類型的電鍍有著較大的區別。電鍍金剛石工具的電鍍過程包括空鍍(打底)、上砂、加厚過程。在各個過程中都存在著基體離開鍍液即或長或短的斷電的可能。比如說空鍍一定時間后需觀察底鎳的質量及金剛石在基體上是否均勻分布;上述過程中若上砂有植砂和卸砂步驟卸砂有時需要離開鍍槽在另一槽內進行;加厚過程中觀察金剛石覆蓋率是否到位等等。短時間斷電對鍍層影響不大若斷電時間過長鍍層金屬表面就會在瞬間生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使隨后進行的電沉積金屬原子不能沿著原有的金屬晶格生長影響兩者的結合力。
工具在使用過程中外作用力大于這兩層間的結合力時此兩層之間的層與層的分離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采用更為合理的工藝、工序也可減少鍍層脫落現象的出現。
4、解決鍍層脫落的措施
針對上述鍍層脫落的原因筆者認為可采取以下措施解決鍍層脫落的問題:
(1)強化鍍前處理盡可能完全去除基體表面上的毛刺、油污、氧化膜、銹和氧化皮促使鍍層金屬晶格正常生長提高鍍層金屬與基體金屬間的結合力。
(2)優化鍍液配方和電鍍工藝、采取帶電入槽防止雙極性現象對于形狀復雜的工件采用短時間大電流沖擊空鍍以減少鍍層內應力和析氫現象的影響提高鍍層質量。
(3)優化工藝、工序減少卸砂時的斷電時間甚至不斷電在原上砂槽內卸砂、加厚或在一備用槽內帶電卸砂以提高金剛石顆粒與鍍層間的結合力。若在加厚過程中遇停電現象重新加厚時工件應放入電解液中進行陰極還原還原后帶電入槽電鍍以保證鍍層結合力。
5、結論
在電鍍金剛石工具的生產過程中在選定某一組成的鍍液配方時除考慮鍍層金屬的硬度、耐磨性外還應充分注意鍍層內應力定性測量鍍層內應力以及各種添加劑對內應力的影響。同時在生產過程中應充分重視鍍前處理的各個步驟生產工藝控制規范確保鍍液潔凈、雜質含量在工藝范圍內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生產出優質、質量穩定的電鍍金剛石工具。